2025年8月15日起,国家认监委制定的《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、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(试行)》正式实施。这标志着安全保障元件NTC热敏电阻等的使用将更加受到重视。
这一新规的核心内容有:
一、认证模式全面升级
新规将认证模式从“型式试验+获证后监督”调整为“型式试验+初始工厂检查+获证后监督”,首次要求企业在获证前完成工厂检查,获证周期预计延长至90天。同时,型式试验样品需在生产现场抽样并全程录制视频,禁止使用研发样品送检。对于ODM模式产品,除一致性核查外还需额外检测部分项目,增加了企业认证成本。
二、企业分级管理与动态监管
企业按质量信用分为A、B、C、D四级,首次申请企业默认定为C级,每年需接受3次“不预先通知”的飞行检查。D级企业(如抽检不合格或拒绝检查)可能被暂停或撤销证书,一年内最多面临4次突击检查。认证机构需保存检测视频和样品至少5年,以便追溯责任。
三、安全性能要求大幅提升
新规强制要求使用符合GB 31241标准的电芯,新增挤压、热滥用等极端场景测试。例如,移动电源需通过10吨压力挤压不起火、1 米高度跌落 3 次仍正常工作等测试。认证标志需永久固定在产品本体显著位置,禁止使用易脱落贴纸,并标注唯一认证编号。
充电宝本质上是一种“便携式储能装置”,其核心功能是存储电能并为手机、平板等外部设备供电,NTC热敏电阻对充电宝主要部件可以实施安全保障:
1.电芯(储能核心):通常采用锂电池(如18650电芯或锂聚合物电芯),承担着电能存储的功能,是充电宝的“能量仓库”。
充电时,若电芯或电路因异常(如充电电流过大、电芯老化)导致温度升高,N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随温度上升而快速下降。充放电管理模块检测到 NTC热敏电阻 的电阻变化后,会判断温度是否超过安全阈值(如60℃),若超出标准,则自动切断充放电回路,避免温度持续升高引发电芯鼓包、起火甚至爆炸。
2.其他需要对温度进行监测的部位:用于防范其他重要部位的异常温度情况,如在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发射线圈。
线圈在高频电流下会因电阻损耗产生热量,尤其是大功率充电(如 15W 以上)时,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线圈绝缘层老化,甚至引发火灾。NTC 可对其温度进行监测,通过内置的 NTC 热敏电阻器,实时将温度数据反馈给主控芯片。当监测到某部件温度超过安全阈值时,充电器会自动降低输出功率或停止充电,直至温度恢复正常,以此保障充电安全。
(NTC热敏电阻在无线充的应用图)
上图展示了热敏电阻在无线充电宝的应用,第一颗NTC热敏电阻用于电芯温度监控,第二颗热敏电阻用于监控线圈温度。
南京时恒生产的 MF52B 系列 NTC 热敏电阻器,具有10大突出优势,采用高导热封材料,特殊工艺和结构,灵敏度高,反应速度快,可应用于高温、高湿、高压环境。例如 10kΩ 3380K、10kΩ 3950K、50kΩ 3950K、100kΩ 3950K,标准品的总长分别为 35mm、40mm、50mm、60mm。该系列产品通过了 UL、CQC、TUV 等国际权威安规认证,其头部直径小(最小包封头直径达到0.7mm),可灵活安装在充电宝内部紧凑的空间中。NTC 热敏电阻可帮助充电宝重要部件维持在适宜温度下安全工作,减缓电芯等老化速度,从而延长充电宝的整体使用寿命,提升使用安全性能,让用户能够更长久、更安全地使用充电宝。